继“蔬菜种植”课程之后,后勤保障部创新港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继续探索劳育课程形式和内容,又打造了劳育新课程“绿化微景观制作”。9月25日,第一次绿化微景观制作劳育课正式开课,29名硕博研究生在涵英楼2091教室完成了沉浸式创作。

理论传授

实践操作
作为劳育课程,本次微景观制作打破传统理论授课模式,以“实践操作+生态认知”为核心,让学生亲手运用玻璃瓶、干苔藓、火山石、赤玉土、网纹草、蕨类植物、小摆件等材料构建“迷你生态景观”。从材料特性讲解到分层造景实操,后勤工作人员全程指导,既帮助学生掌握植物养护、景观设计的实用技能,更让大家在动手过程中体会劳动价值、感受自然之美。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带着自主创作的微景观作品,成为劳育成果的鲜活载体。

劳育成果学生作品

课程结束打扫卫生

25925班级留影
化工学院常同学课后感慨:“通过参与此次绿化微景观设计自然物手工劳育课程,我认真学习了专业园艺老师制作绿植的步骤和方法,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不同土壤层,以及不同土壤层的作用,同时参与此次课程也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以及欣赏美的能力,此次课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劳育课程。”
在这禅意微景观中,四季更迭、岁月流转,但那份宁静与和谐始终不变。它如同一首永恒的诗,让学生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感受着自然的韵律,体会着生命的意义。
近年来,后勤保障部创新港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始终致力于劳育课程创新,不断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将校园服务与育人需求深度融合。此次微景观课程的成功开展,进一步验证了“后勤资源育人”模式的可行性。创新港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未来将继续围绕学生兴趣与成长需求,探索更多如校园园艺养护、旧物改造、节气农事体验等特色劳育课程,让劳动教育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为校园育人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后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