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决战决胜之年,过去和现在,有无数的人为之奋战在基层一线,坚守在最前沿。回首望,校医院坚守初心,践行使命,从2012年对口医疗帮扶长安区杨庄卫生院开始,接力扶贫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校医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涉贫区县乡镇卫生院工作方案》,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履责到人,任务到人,相继派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的80余位医疗、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轮换完成各轮驻点帮扶工作,下沉医疗资源,驻点对口医疗帮扶,开展一系列送温暖义诊、健康指导咨询、大型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深入贫困户、五保户探访、入户体检调查建档、乡医规范化指导等全方位下乡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送温暖,帮扶义诊下基层
校医院近年开展多地点、多形式、多方式帮扶义诊活动10余次,送医下乡活动把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文关怀的温暖传递到基层。
2017年6月校医院业务副院长徐蕾带队,医务人员同行一、二附院义诊组赴洛南县高耀镇卫生院进行了为期两天、二百余人次的义诊。专家们耐心细致地诊查每一位群众,同时就疾病的日常护理、用药注意事项、饮食注意要点等各方面提出针对性治疗护理建议,帮助群众们科学防范、规范治疗。中医科医师拿出自带针灸针为很多群众进行现场治疗,疗效显著,获得患者交口称赞。
2017年12月,校医院一行六名医师志愿者在业务副院长徐蕾带领下来到玉蝉镇曲抱村开展义诊。次日上午,校医院一行再赴鄠邑区,参加由市卫计委和鄠邑区卫计局组织的“鄠邑区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启动仪式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咨询诊治、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前来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为老百姓就医提供了很大便利,病患不用去医院挂号,免去了奔波劳碌之苦,真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城大医院的优质服务。当地百姓纷纷表示由衷的感谢。鄠邑区政府、卫计局、区医院领导对交大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为了积极落实健康扶贫六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排查大走访大融合活动,校医院于2018年6月联合鄠邑区玉蝉卫生院在其辖区贫困村联西村村委会举了大型义诊活动。医务人员为当地群众进行免费现场血压监测、血糖测定、问诊、查体、用药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医疗服务。当天烈日当头,最高气温高达38℃,但是村民扶老携幼,行动不便的就用三轮车拉来,前来咨询问诊的村民把资讯台围得水泄不通,直至中午活动结束村民才依依不舍的散去。
守初心: 党员干部跑在前
蓝田县蓝桥乡野竹坪村是市卫计委为交大医院2018年安排的“一对一”帮扶村。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扶贫任务要求,校医院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院切实将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上来,对照上级文件要求,深入蓝田县蓝桥乡野竹坪村查漏补缺、集中攻坚,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按照帮扶计划,用三年时间持续对蓝桥乡野竹坪村健康工作进行帮扶。
2018年1月18日,后勤保障部党委书记、校医院院长张西亚带领医院各职能部门和各校区科主任放弃寒假休息时间组建医疗队,大家冒着道路湿滑的危险,爬坡过坎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野竹坪村深入调研,了解村民的健康状况、医疗需求,签订帮扶协议,并举办健康义诊活动。野竹坪村村支书和村民们对校医院帮扶及义诊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村子现常驻村民多年老体弱,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较普遍,健康需求十分迫切,此次对口帮扶对村民健康提升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和技术提高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校医院第二支部、三支部分别由支部书记刘子兰、周凯华带队于4月14、7月14日前往野竹坪村开展帮扶活动。二支部开展了结核病、H7N9禽流感的防治、抗生素合理使用宣教活动,口腔科、皮肤科等各专科医生以卫生室会诊、困难群众入户访视相结合的方式,用专业知识和关怀温暖现场开展个体化诊疗服务,为当地患者排忧解难,外科医生庄鹏辉应村民请求,沿着崎岖泥泞山路前往患者家中进行诊治。第三党支部到野竹坪村的当天,根据医疗队各位同志们的专业特点、现场条件、仪器要求,不到半小时就把小小的村卫生室变成一所集内外科、检验科、分诊护士站等专业功能齐全的微型医院,全天接诊群众35人次。还把常规性的健康咨询扩展为全面体检的服务模式,并发放《认识高血压》等9种宣传资料。参加义诊的群众中有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听力不好,同志们就主动搀扶,耐心细致解释,看到个别群众身上的衣物破了,同志们主动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衣物为群众替换。“这次的大夫,不但帮我们诊病,还帮我们解决生活困难,真的很感谢!”拿到衣物的群众感激地说。
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推进校医院精准扶贫工作开展,2019年11月2日,校医院由党总支书记,一支部书记代晓勇带队,组织业务骨干专家,携带健康科普杂志数十本家,再次走进野竹坪村,开展“眼病筛查”健康义诊宣传活动。共接诊近五十人,筛查出中重度白内障患者七名;对筛查出白内障患者进行登记,并告知白内障的类型、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向患者介绍了国家“光明扶贫工程”中手术补助政策及申请条件,帮助村民更快更方便地享受国家相关手术补助政策。
深调研,驻点帮扶沉资源
2017年7月7日,校医院徐蕾副院长、总支书记代晓勇带队与鄠邑区玉蝉卫生院签订了帮扶责任书。帮扶计划从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两方面实行同步帮扶,重点针对医护、控感、质控等工作版块,帮助卫生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室内部管理,提高卫生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玉蝉卫生院可有针对性选派医务人员到交通大学医院进修学习,切实提升进修人员业务能力。
校医院于7月10日派出第一位驻点医生后开始启动接力帮扶工作。根据卫生院工作安排,下乡扶贫主要工作是“健康扶贫”,工作对象的重点人群是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群。16年党龄、华西医科大毕业、有多年三甲医院临床工作经验的妇科医生杨瑾驻点卫生院后,先后随队开展下乡支医入户工作两次,跑了三个自然村,40余户。除了日常门诊、下乡支医工作,还先后建立健康档案约200余户。对下乡对口帮扶的医生来说,最心焦不是在三伏天连日高温下工作的坚守,不是在离家的日子无法照顾孩子,是怎样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用仁爱之心,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最大限度的开展工作,切实使患者得到医治、指导、安慰和帮助。
8月21日,校医院雁塔校区门诊主任梁志静到达受援医院后,立刻投入到农村妇女“两癌”普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体检和健康评价,各村扶贫管理资料督查,以及对住院贫困户的探访等工作中。农村妇女健康意识相对淡漠,卫生习惯不佳,医生一边检查,一边耐心进行健康宣教、健康指导,以便强化健康意识。在梁医生的帮助下,卫生院如期完成了辖区的普查任务,此次普查近800人次,约50%的农村妇女检查出患有急慢性妇科疾病,样本保存液被送往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测。
2017年10月17日,是国务院设定的"全国扶贫日",当天上午,正在户县玉蝉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工作的校医院口腔科医生王志瑜,跟随玉蝉卫生院院长及各位同事前往格家庄村,和惠安医院联合开展“精准扶贫下基层,医疗服务入户行”活动。
暖人心,探访贫困户系群众
校医院在驻点帮扶工作期间,支援医生跟随卫生院人员对辖区的21个自然村的重点贫困户资料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其中包括贫困户参加新农合及大病保险资料,贫困户完全享受报销政策和一站式服务的情况,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健康扶贫政策情况,预防和控制因病致贫增量的措施等。面对多变的天气,泥泞的小路,下乡对口帮扶的医生认真执着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任务。由于贫困人员多数白天外出打工,无法体检。为了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户,校医院医生和卫生院医务人员风雨无阻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入户体检和健康评价工作,面对着大量的体检表认真逐一评价分析,为后期体检反馈做好准备,帮助卫生院顺利完成工作。
2018年6月25日至8月10日,校医院派出药械科两位主管药师、换药室廖莎护师到鄠邑区玉蝉卫生院下乡支农。下乡同志庞允主管药师到岗后,相继开展走村入户、玉蝉卫生院大桥分院中医先进市复审等工作。他们走村入户为当地群众进行血糖测定、用药指导等医疗服务,随访并建档立卡,下乡期间,多次深入贫困户了解扶贫详情,检查健康扶贫资料,得到扶贫检查组的肯定。
66岁陈姓老人,五保户,长期在福利院生活,9月25日突发昏迷,被送往户县医院进行抢救。校医院下乡医生梁志静得知后,立刻冒雨赶往县医院,调阅老人病历,跟主治医师一起讨论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强培训,心肺复苏普及送基层
心肺复苏技能是医务人员应该掌握的临床技能,更是应该普及每位公民的基本常识,针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当地村民普遍急救知识薄弱、急救知识缺乏的问题,校医院下乡医生用自己所学所长,开展普及急救知识培训,弘扬志愿精神。
2018年5月22日正值帮扶辖区“乡村医生”培训,校医院中国医协“心肺复苏导师”证书的内科医生魏挺对辖区内的“乡医”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急诊急救》培训。开展技能理论知识讲解及现场模拟人演练。进一步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急救素养,强化了“健康至上、生命第一”的理念,将送医下乡,服务大众的理念进一步传播。
9月8日是第十九个世界急救日,红十字急救培训师、校医院外科医生蔡乐农分别为玉蝉卫生院医务人员、乡医、鄠邑区各医疗机构以及120急救中心的急诊医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院前急救培训讲座,对基层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的CPR、AED、包括常用绷带和三角巾创伤包扎法以及就便取材毛巾包扎法等,进行理论阐述和实际互动操作演练,丰富和提高受训人员的急救知识水平,规范和强化了急救技能的实操能力。
校医院在历年医疗帮扶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卫计委和扶贫办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下沉医疗资源,医务人员穿冬越暑,深入交通闭塞、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了解群众困难,不断丰富扶贫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和能力为己任,尽自己所学所能对当地群众悉心诊治和关怀,守初心、深调研、强规范、送温暖..实行了精准、有针对性的帮扶,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贴心、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得到村民们交口称赞,建立良好的医民鱼水情。志愿服务没有终点,志愿精神也将一直传播。